每3護老者1人瀕臨心理崩潰
生命熱線調查:女性、中年、在職護老者自殺風險飆升
籲設24小時支援
(香港,2025年4月6日)為響應居家安老政策及應對日益嚴峻的護老者壓力問題,生命熱線今日舉行「2025護老者照顧壓力調查報告發佈會」,公佈一項針對全港護老者的問卷調查結果。是次調查於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期間進行,透過洗樓形式進行社區訪問及通過公開體驗活動,合共收集到942份有效問卷,旨在發掘隱性及高危護老者,提出具體支援建議。
近八成需長期照顧長者與配偶或子女同住 倡及早介入防家庭悲劇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全港約33萬名長者需他人長期照顧,其中逾半數為80歲或以上高齡者,且79.7%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反映家庭成員仍是主要照顧支柱。然而,近年接連發生照顧者倫常悲劇,包括2024年7月藍田八旬丈夫因擔憂妻子病情輕生,以及同年3月九龍塘妻子涉嫌謀殺患腦退化症丈夫案件,揭示護老者身心瀕臨崩潰的現實危機。
高負荷群體面臨心理健康危機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護老者中高達37.4%(352人)處於「高負荷」狀況,顯示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這群高負荷護老者中,40.3%(142人)同時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而整體受訪者中更有16.5%(155人)曾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反映照顧壓力與心理健康危機密切相關。
女性及中年護老者壓力最沉重
不同背景的護老者群體面臨的挑戰呈現顯著差異。女性護老者承受的壓力尤其沉重,高負荷比例達41.5%(312人),遠高於男性的21.6%(40人),凸顯性別角色與傳統家庭分工對女性護老者的雙重束縛。年齡層面,中年護老者的困境更不容忽視:34至54歲的護老者中,逾半數(50.4%)處於高負荷狀態,且其抑鬱焦慮狀況及自殺自傷風險(10.8%)高於其他年齡群體,顯示中年護老者在兼顧工作、家庭與長期照顧責任時,更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約半數在職護老者承受高負荷照顧壓力
就業狀況與照顧時數的交互作用進一步加劇壓力。在職護老者中,50.1%(229人)承受高負荷,若每週照顧時數超過21小時,其同時面臨抑鬱焦慮及自傷風險的比例更攀升至13.2%,反映「在職護老者」需在職場與家庭間疲於奔命的現實困境。此外,非在職護老者雖整體壓力較低,但每週照顧時數超過21小時者仍有31.6%(85人)處於高負荷,顯示無論就業狀態,長時間照顧皆可能導致身心耗竭。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林翠華教授(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有較高的正面照顧經驗會幫助減低中度照顧負荷的護老者的情緒困擾及自殺意念,有效介入措施則應該是針對不同風險群組而制定。
為應對此迫切議題,生命熱線自2016年起推動多項長者家庭支援服務。2024年10月,該機構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啟動為期三年的「賽馬會逆風導航護老者支援計劃」,透過社區外展及彈性服務模式,主動識別隱性及高危的護老者,提供早期介入輔導及家庭協調支援,當中包括彈性護老者服務,個人及家庭輔導工作。
生命熱線提出四大核心服務建議,致力完善護老者支援體系:
1. 友善僱主:包括彈性工時、有薪陪診假及設置長者暫託空間。
2. 個案管理:針對中高風險家庭,望突破傳統僅提供暫託服務或資訊支援的框架。連結不同資源服務之餘,亦連結其他家人,包括長者等,提供一個全面的照顧模式。
3. 彈性服務:建議服務提供者可考慮提供彈性服務時間,例如晚間或星期六及日的服務時間,亦可結合多元外展服務模式,包括外展輔導、線上輔導,或1對1到戶服務,以及提供靜觀練習、呼吸訓練、伸展指導等1對1到戶支援,切合在職護老者時間碎片化的需求。
4. 關顧自己:生命熱線呼籲護老者好好關顧自己,留意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並平衡工作與家庭,為長期照顧奠定堅實基礎。
關於「生命熱線」
「生命熱線」於1995年成立,為非政府直接資助的註冊慈善機構,致力向有自殺傾向、感到絕望及有情緒困擾的人士提供益友及其他預防自殺服務,使他們情緒得以紓緩,從而積極面對人生,至今協助逾110萬人走出情緒低谷。服務包括:24小時預防自殺熱線服務、預防長者自殺服務、自殺者親友支援服務、長者家庭支援服務、社區教育及青少年生命教育。
活動照片

圖片一:生命熱線今日舉行「2025護老者照顧壓力調查報告發佈會」,出席嘉賓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翠華教授(右二)、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左一)、生命熱線高級程序策劃經理余利安先生(右一)以及生命熱線程序策劃經理秦維德先生(左二)。

圖片二:(由左至右)
1. 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
2. 生命熱線程序策劃經理秦維德先生
3.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翠華教授
4. 生命熱線高級程序策劃經理余利安先生

圖片三:林翠華教授表示,具備較高正面照顧經驗的護老者,較能減輕因中度照顧負荷所引致的情緒困擾及自殺念頭。因此,相關的支援及介入措施,應因應不同風險群組的需要而度身訂造,提供合適的介入方式,以提升支援成效。

圖片四:「生命熱線」高級程序策劃經理余利安先生表示希望為護老者提供全面性的個案管理,包括根據照顧者自己的需要、整體家庭狀態進行調整。希望可以成為協調人的角色,讓護老者被體諒和理解;再根據個案需要,做到社會資源轉介的功能。

圖片五:「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表示觀察到太多護老者因無從求助而身心俱疲,甚至走到情緒崩潰的邊緣。今次調查反映了不少護老者長期孤軍作戰的現況。我們希望透過『逆風導航護老者支援計劃』,為有自殺傾向的在職、女性、的高壓護老者提供更多的個人化的協助,涵蓋知識層面及家庭層面,以擴大他們的支援網絡;並呼籲護老者多關心自身的身心健康,勇敢踏出求助的第一步。

圖片六:生命熱線程序策劃經理秦維德先生表示在社區接觸過不少護老者,發現他們很多時不是不願求助,而是根本不知道可以向誰求助。當他們在照顧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情緒崩潰時,往往已經錯過了及早介入的黃金時機。透過是次調查,我們希望喚起社會關注隱性與高危護老者的實際需要。同時,呼籲政府及業界共同建立更完善的支援網絡,包括24小時熱線、靈活彈性的服務安排,以及更多針對在職護老者的實際協助,讓護老者不再孤軍作戰,真正做到『有人同行』。」
新聞稿由Wasabi Creation Ltd. 創意無限公關推廣公司代為發放。如有查詢,請聯絡︰
Ms Ruby Wan 電話:2811 4900 / 9460 4900 電郵:ruby@wasabic.com.hk
Ms Janus Wong 電話:2811 4900 / 6577 2744 電郵:janus@wasabic.com.hk